关于我们ABOUT US

联系我们
了解更多我们的详细信息,请致电
0351-7220788
或给我们留言
在线留言
三晋名胜
当前位置:首页 - 三晋名胜 - 正文

长子县法兴寺建筑—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
01.jpg

法兴寺位于长子县城东南17公里处、张店乡崔庄村北的翠云山上,1984年3月至1996年10月,由慈林山(现址东2公里处)搬迁至此。寺院坐北向南,三进院落,由南向北,依次有山门、舍利塔、长明灯、圆觉殿、毗卢殿、阿弥陀佛殿,中后两院配以廊庑配殿。搬迁前,寺仅存舍利塔、长明灯、圆觉殿,其余殿宇、廊庑均已残毁。原寺址南北长110米,东西宽69米,占地面积7590平方米。搬迁后的法兴寺,全照原样复建和安装,占地面积达36000平方米。据碑文记载,寺始建于后凉神鼎元年(401),初名慈林寺。唐咸亨四年(673),寺前院增建舍利塔和两座八角形石塔。上元元年(674),慈林寺改称广德寺。大历八年(773),造长明灯台一所,俗称燃灯塔。北宋治平年间,改寺名为法兴寺。北宋政和元年(1111),由塑工冯宗本等人塑制圆觉殿释迦牟尼、阿难、迦叶、护法金刚和十二圆觉菩萨、圣像菩萨。之后,历代均有修缮。1973年,毗卢殿因倾塌改修为碑亭。寺内存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碑碣多通。圆觉殿面阔3间,进深3间,悬山顶,五脊六兽,虽经历代重修,仍保留了宋代梁柱遗构。殿前檐青石墙上雕刻动物、莲花图案,门上槛刻铭文和柱面与佛台阴刻花纹等雕工精细,生动有力。木雕释迦牟尼佛像高坐于殿中方形莲台上,文殊、普贤左右列侍,并分站两躯护法金刚。两次间各塑圆觉像6尊,或裸露上身,或披衣半裸,面庞圆润,高髻秀眉,神态俊逸,服饰色彩柔和,衣纹起伏流畅。其中一手托腮作思考状圆觉菩萨,神情溢于眉梢,流于口角,造型优美堪为宋塑之冠。位于圆觉殿前之燃灯塔,高2.26米,平面八角形。塔身雕四门空心八角灯亭,每门边雕束腰莲花圆柱。束腰雕8个伎乐人,刻工精细,造型美观,系唐代原物,为研究唐代乐舞提供了形象资料。舍利塔又称石殿、石经楼,唐咸亨四年(673)建造,通体用砂石板构造,平面正方“回”字形,边长8.8米,周长35.2米,高10.7米。拱形石板门,重檐楼阁式,整个外形似塔非塔,似殿非殿,似楼非楼,形制奇特,为中国现存古塔所仅见。寺外西北角台地保存有唐代形制不同的两座禅师塔,也属珍贵。1988年,法兴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寺院所在的翠云山,形似馒头,顶圆坡缓,满山松柏苍翠,芳草如茵。山下丹河环绕,太洛公路从山脚穿过(距寺院仅500米),交通便利。

关键词:太原市邯郸商会,太原市邯郸商会电话,太原市邯郸商会地址,太原市邯郸商会官网